兒童疫苗接種衛教

兒童疫苗接種衛教

第一版

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
國家衛生研究院兒童醫學及健康研究中心

制訂日期:2019年2月16日

 

疫苗有哪些種類?

  • 非活性疫苗只含病原的部分抗原或已經被去除活性的病原,目前上市使用的非活性疫苗包括A型肝炎疫苗、B型肝炎疫苗、白喉類毒素、破傷風類毒素、百日咳疫苗、b型嗜血桿菌疫苗、注射小兒麻痺疫苗、流感疫苗、肺炎鏈球菌疫苗、人類乳突病毒疫苗、腦膜炎球菌疫苗、狂犬病疫苗。
  • 活性減毒疫苗含有毒性減弱的病原,目前上市使用的活性減毒疫苗包括卡介苗、麻疹疫苗、腮腺炎疫苗、德國麻疹、水痘、帶狀疱疹、日本腦炎嵌合疫苗、口服輪狀病毒、黃熱病。

什麼時候不可以接種疫苗?

  • 接種同種疫苗曾經發生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反應時,不應再度注射該種疫苗。
  • 免疫功能缺損、嚴重營養不良、懷孕時不應接種活性減毒疫苗。
  • 有發燒等急性疾病時,可延後疫苗接種。有咳嗽、流鼻水等呼吸道症狀已有一段時間、正接受抗生素治療、感染症的恢復期,都可以接種疫苗。

疫苗注射應該注意什麼?

  • 注射疫苗應該坐著接種,注射後宜在接種單位觀察至少30分鐘,以即時處理立即型過敏反應。
  • 疫苗注射後,不必特意去揉注射部位。
  • 疫苗注射後可以正常作息,包括洗澡。
  • 目前在台灣上市使用的疫苗都可以同時接種在不同部位,同時接種的疫苗數目並沒有上限。肌肉或皮下注射的麻疹疫苗、腮腺炎疫苗、德國麻疹疫苗、水痘疫苗、活性嵌合型日本腦炎疫苗等活性減毒疫苗,可以同時接種在不同部位;如果不能同時接種時,上述活性減毒疫苗之間至少需要間隔28天。

疫苗接種後的反應該怎麼處理?

  • 常見的注射部位紅腫反應在數天之內會慢慢恢復,不可以熱敷,冰敷則稍有止痛效果,但不會影響紅腫消退的時間。
  • 有些疫苗的局部紅腫直徑偶而可超過10公分,這是強烈免疫反應的現象,並不影響身體健康。
  • 幼兒疫苗接種於大腿外側時,有時因為疼痛而不敢移動腿部,1-2天後會逐漸恢復。有必要時,可給予止痛藥。
  • 局部紅腫反應如果超過2、3天還逐漸擴大,應由兒科醫師診視是否有感染跡象。
  • 疫苗引起的發燒反應,有必要時可給予退燒藥。大多發生在接種後24小時內,一般不會持續超過24小時,發燒太晚發生或持續太久,應由兒科醫師診視是否有其他疾病。
  • 對於容易引起發燒的疫苗,有專家建議可以在接種疫苗前後使用預防性退燒藥,但有研究發現預防性退燒藥可能稍微會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。
  • 疫苗接種後常出現進食減少現象,應注意補充水分以免脫水。
  • 有時3-5歲以下兒童發燒會引起熱痙攣,通常持續不超過15-20分鐘,宜至兒科急診確認有無其他病因。
  • 疫苗通常不會引起明顯咳嗽、流鼻水、腹瀉等症狀,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宜由兒科醫師診治。
  • 疫苗接種後如果出現疑似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,可以通報衛生局,由預防接種傷害救濟委員會釐清相關性。
參與制定衛教建議專家名單

制定日期:2019年2月16日
召集人:李秉穎(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)
委員:
丁佩如(台中榮民總醫院小兒科)
王志祿(高雄柏仁醫院)
何宗憲(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小兒部)
何愉懷(花蓮慈濟醫院小兒科)
吳克恭(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)
呂俊毅(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)
林釗尚(台中診所)
林應然(台北診所)
邱南昌(馬偕兒童醫院)
張鈞竹(林口長庚醫院護理部)
張鑾英(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)
陳志榮(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部)
麥建方(新竹診所)
曾雅淳(澄清綜合醫院兒科)
湯仁彬(振興醫院兒童醫學部)
黃玉成(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部)
黃美智(成功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系)
黃高彬(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)
黃瑽寧(馬偕兒童醫院)
楊俊仁(馬偕兒童醫院)
楊曜旭(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)
葉國偉(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部)
趙舜卿(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部)
劉清泉(成大醫院小兒部)
蔡劭瑜(臺大醫院護理部)
鄭名芳(高雄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)
賴明瑋(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部)

 

檔案下載:兒童疫苗接種衛教第一版